老将军不挂勋章,却把数字当命根子,他用笔杆子悄悄改写历史
1990年秋天,周桓八十岁了,他每天早上起来先打开收音机听广播,然后坐到桌前写几个数字和名字,这不是日记也不是回忆录,而是记录打仗时用了多少民工、伤亡人员的编号、哪条路能通车、哪个村子可以住人,这些本子堆起来有一百多册,军史专家说这是官方战史里找不到的底层密码
1990年秋天,周桓八十岁了,他每天早上起来先打开收音机听广播,然后坐到桌前写几个数字和名字,这不是日记也不是回忆录,而是记录打仗时用了多少民工、伤亡人员的编号、哪条路能通车、哪个村子可以住人,这些本子堆起来有一百多册,军史专家说这是官方战史里找不到的底层密码
1931年的东北,地图上标着44万东北军的番号,仓库里堆着26万支步枪、近300架飞机,可关东军的1.5万人马从沈阳城冲出来时,这些数字全成了虚的。
1978年4月的一天清晨,北京迎来和煦的春风。距离天安门不远的一栋普通小楼里,年近七旬的周桓将军已经洗漱完毕,调好短波收音机,开始例行的“晨间作业”——收听各地新闻简报。广播里提到的数字和人名,他随手写在稿纸上,熟练得像年轻时在红5军政治部当秘书那样,这是他多
本文辑录自原东北军将领孙铭九(1909-2000)的原始文电、交代材料及口述史料,时间跨度为1935年东北军入陕至1937年"二·二事件"。孙铭九作为张学良卫队营长,亲历华清池捉蒋行动、西安城防部署及少壮派激进抗争等重大事件。内容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史实核验(审字